
Super User
大氣系大學部入學方式
一、個人申請入學
個人申請入學為 4~5 月間辦理,考生須參加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學科能力測驗,本系113學年度國文、英文、數學A、自然採均標。以國文、英文、數學A和自然科總和篩選招生人數 6 倍率+數學A及自然總和3倍率之考生參與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第二階段再經由書面資料審查(25%)及筆試(25%),與學科能力測驗成績(50%)計算後,錄取新生入學。
113學年個人申請名額:20名,113台大大氣個人申請入學簡章:連結
二、繁星推薦
所屬學群 : 第二類學群。
檢定科目及標準 :數學A頂標,自然科頂標。
分發比序項目 :1.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2.學測國文、英文、數學、自然之級分總和、3.學測自然級分、4.學測數學級分、5.學測英文級分、6.地球科學學業總平均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7.物理學業總平均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113學年繁星推薦名額: 3名
三、分發入學
學生參加七月舉辦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分科測驗考試,應考數學甲、物理、化學等三科目各加重25%,再加計學測之英文及國文兩科之總成績錄取新生。
113學年分發入學名額:11名
四、特殊人才甄選入學(火星人)
每年11月辦理,台大簡章及報名網址:連結
113學年特殊人才甄選入學名額:1名
五、以奧林匹亞及國際科展成績優異資格入學
比照教育部『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辦理(法規連結)
六、轉學生
台大統一辦理,每年七月份進行考試(轉學考網址)
學生出路
本系提供相當開放的學習領域,並鼓勵學生多方面發展,以期培育兼具多重才能的全方位學生,因此學生的就業方向相當廣泛,如:
氣象專業研究領域:國內外氣象、地球系統科學等知名研究機構
氣象專業服務領域:中央氣象局,民航局氣象中心,軍方氣象單位,電視台幕前氣象 播報與幕後製作。
(氣象)資訊整合服務:電腦資訊公司。
環境相關領域:環保署、民營環境顧問公司。
地科教育:中學地球科學教師。
其他:台電等公營機構、航空公司、各民營機構等。
目標特色
大氣科學是一門兼容理論與應用的科學,課程內容首重於物理、數學及資訊科學的基礎 訓練,與它們在大氣中的應用。本系課程內容依學生的興趣及未來發展可分為天氣動力、氣候系統、大氣環境、大氣觀測及地球科學教育等五大領域。充分的課程彈性,使得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多方學習探索,除可修習上述五大領域之外,亦可修習教育學程、地球科學學程,或選修輔系、雙學位等。 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為128學分,其中部定共同必修科目18學分,通識課程12學分, 本系自訂必修科目71學分,本系自訂必選科目10學分;之外,尚有至少17學分由同學自行選擇,提供相當開放的學習發展空間,以期培育兼具多重才能的學生。
本系是培育大氣科學專業人才的搖籃,同時著重地球科學、電腦資訊等相關領域的發展,為國內大氣研究機構中的佼佼者。本系之畢業生除繼續進修外,很多到中央氣象局、民航局等氣象單位服務,並貢獻所長,成為其工作崗位之主力。亦有許多畢業生在不同類型之顧問公司從事相關的氣象、資訊或環保工作,確實做到學以致用的成效。為因應目前科技發展中各學門整合的趨勢,本系的教育遠景在於朝向培育具有宏觀視野的人才。我們期盼本系所培育之學生,除具備大氣科學專業知識外,並能對整個環境及地球系統有深刻的瞭解,為人類永續發展及未知世界開創新局面。
系所簡介
大氣科學系之創始,可回溯至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於農藝系設置之「氣象研究室」。爾後,於民國四十四年八月,理學院成立地理學系,分設地理組與氣象組,後者即為本系之前身。在前系主任亢玉瑾教授的努力下,氣象組於民國六十一年七月獨立成為大氣科學系。
創系對本系日後的影響有二:第一,每年學生人數頓時從個位數增至30~40名,為國內大氣科學的日後發展注入一股生力軍;第二,前後數年之間,多位在美國接受完整的現代大氣科學訓練的學者陸續返國加入教授陣容。
大氣科學系的研究及教學方向,也從過去的傳統氣象學,拓廣為以天氣學、大氣動力學、數值天氣預報及空氣污染為重點;影響所及,不但大幅拓展了大氣科學教育的視野,也間接刺激了國內大氣科學研究的現代化。
創系之後的十年屬於緩慢成長的階段,教師陣容並無太明顯變化;直到民國七十一年大氣科學研究所成立之後,教師名額增加,本系再度進入快速擴張的階段。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教學及研究環境均有長足的改善,中央氣象局業務也邁向現代化、電腦化的階段。這些因素吸引了將近十位學者返國加入教師陣容。同時,本系教師在國內大氣科學界的影響也日漸明顯;例如,蔡清彥等數位教授全力協助中央氣象局發展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參與國內氣象預報業務現代化的工作。民國七十六年,針對產生豪雨的中尺度現象而設計的台灣地區中尺度氣象實驗計劃(TAMEX),由本系陳泰然教授主持,在全系教師和氣象界的全力投入之下 順利完成。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研究所博士班成立,本系終於得以提供由大學部到博士班的完整大氣科學教育訓練。此外,由於大氣環境領域之研究日漸受到重視,本系於民國七十八年將研究所碩士班分設為甲、乙二組,其中甲組主修大氣科學,乙組主修大氣環境;增設乙組除了可加強本系對於大氣環境領域之研究外,亦可提供非本科系大學畢業生另一繼續進修之管道,於九十一年再將碩士班之分組改為大氣科學系畢業者報考之甲組,及非大氣科學系畢業者報考之乙組。近年來,本系的教學與研究在軟、硬體方面皆有長足的進展。目前,本系專任教師有十七名(其中一位為合聘),博士班學生有二十五名,碩士班學生有四十四名,大學部學生約一百四十五名,是國內培養大氣科學人材的重鎮。
年 代 | 重 要 記 事 |
民國35年 | 農藝系設置「氣象研究室」 |
民國44年 | 理學院成立地理學系,分設地理組與氣象組 |
民國61年 | 獨立成為大氣科學系 |
民國71年 | 成立研究所碩士班 |
民國76年 | 成立研究所博士班 |
民國78年 | 碩士班分設甲組(大氣科學組)及乙組(大氣環境組)。 |
民國91年 | 碩士班將原有分組改為甲組(大氣科學系報考)及乙組(非大氣科學系報考)。 |
歷任系主任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亢玉瑾 | 周根泉 | 蔡清彥 | 陳泰然 | 林 和 | 柯文雄 | 李清勝 |
61~65 | 65~70 | 70~77 | 77~80 | 80~82 | 82~85 | 85~88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周仲島 | 許晃雄 | 陳正平 | 吳俊傑 | 林依依 | 林博雄 | 游政谷 |
88~91 | 91~94 | 94~97 | 97~103 | 103~106 | 106~110 | 110~ |
歷年系慶出版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