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詳如附件。

Super User
【4/22 14:10】蘇俊彥 博士生 畢業口試:Improv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nvective systems by unifying the sub-grid and grid-scale processes in a global convection-permitting model
[獎學金] 「111錢思亮先生紀念獎學金」接受申請至10月20日中午
l 獎勵對象:本校大學部二年級以上(含碩一新生)之本籍生(不含延畢、休、退學與研究所碩二以上學生)。
l 金額:每名每學年暫定新臺幣 3 萬元整。
l 申請條件:
凡持本校前一學年學業等第積分 GPA3.38 以上,無一科不及格,且無不良記錄者;如於本校就學期間曾獲獎者不得再申請
l 繳交文件:
詳見附件「111錢思亮辦理通知與注意事項.docx」及「錢思亮辦法(最新).pdf」,申請表請至生輔組網頁下載本校用申請書。
l 申請方式:
繳交文件等以紙本資料,於10月20日(四)中午前繳交資料至系辦。
詳細規定請見附件:「錢思亮辦法(最新).pdf」、「★錢思亮切結書.docx」、「111錢思亮辦理通知與注意事項.docx」
[獎學金] 「111故何君先生紀念獎學金」接受申請至10月20日中午
l 獎勵對象:國立臺灣大學各院二年級以上在學生。
l 金額:每學年約新台幣1萬元。
l 申請條件:
上學年學業成績平均 80 分以上,操行成績 80 分以上,無不良紀錄,家境清寒者優先。
l 繳交證件:
申請表1份(請至生輔組網頁下載本校用申請書)、學業、操行成績單1份、戶籍謄本1份、清寒證明書1份、切結書(詳見附件)。
l 申請方式:
繳交文件包含申請表、備審證明文件、切結書等紙本資料,於10月20日(四)中午前繳交資料至系辦。
詳細規定請見附件:「故何君辦法(最新).pdf」、「★故何君切結書.docx」
[獎學金] 「111陳廖紀念獎學金」接受申請至10月17日中午
l 獎勵對象:
本校大學部三年級在學學生。家境清寒或遭逢重大變故者,前一學年學業等第績分 GPA3.38(百分制 80 分)以上,無科目不及格且無懲處紀錄。
l 金額:
每名每學年新臺幣 4 萬元,獲獎學生升四年級時可續領一次,不必重新申請(休退學則停止核發)。
l 繳交證件:
(1)校內用申請表1份 (請至生輔組網頁下載本校用申請書)
(2)本校前一學年成績單正本、獎懲紀錄證明正本
(3)全家人戶籍謄本正本或戶口名簿影本 1 份
(4)政府低收或中低收證明[持有者可不檢附第(5)項]
(5)全家人前一年度國稅局所得清單[未持有第(4)項者,請務必檢附]
l 申請方式:
繳交文件包含申請資料表、備審證明文件等,並於10月17日中午前繳交資料至系辦。
詳細規定請見附件:「陳廖獎學金要點.pdf」
[獎學金] 「111學年度鑫淼重點科技博士生獎學金」接受申請至6月28日
l 申請資格:
- 111學年度(含111年2月辦理提早註冊及111年9月辦理註冊者)入學就讀之博士班甄試或博士班招生之一年級新生且為本地生,錄取系、所、學位學程(下稱系所)符合電機工程、資訊工程、通訊工程、人工智慧、生醫工程,或永續發展相關領域者。於111學年度錄取未完成註冊者,不得請領本獎學金。
- 受獎生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受獎資格,且不再恢復:
- 休學、轉系所、退學或於公私立機構從事專職工作者,自事實發生日次月起停發本獎學金。
- 受獎生有偽造、變造或提供不實資料經查證屬實者,自事實發生日次月起停發並追繳已領之獎學金。
- 領取本獎學金者不得兼領下列獎補助金:
- 本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學生研究提升計畫補助。
- 本校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l 申請方式:
繳交文件包含申請資料表、備審證明文件,並於6月28日中午前繳交資料至助教室。
詳細資訊請見附件。
Laboratory
Links | Director |
Lab. for Cloud and Climate Study | Professor Chung-Hsiung, Sui 隋中興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984. +886-2-33663908 |
Dynamics And Modeling Research Group | Professor Hung-Chi Kuo 郭鴻基 Ph. D.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1987. +886-2-33663910 / +886-2-23671291 |
Cloud and Aerosol Research Laboratory | Professor Jen-Ping Chen 陳正平 Ph.D.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1992 +886-2-33663912 / +886-2-23633317 |
Typhoon Dynamics Research Center | Professor Chun-Chieh Wu 吳俊傑 Ph.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3. +886-2-33663913 / +886-2-23632303 |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Lab. | Professor I-I, Lin 林依依 Ph.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1995. +886-2-33663917 / +886-2-23660418 |
Mesoscale and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Laboratory | Professor Cheng-Ku Yu 游政谷 Ph.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95. +886-2-33663902 |
Convection and Precipitation Laboratory | Professor Ming-Jen Yang 楊明仁 Ph.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95. +886-2-33663900 |
Laboratory of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COOK Team) | Professor Po-Hsiung Lin 林博雄 Ph.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996. +886-2-33663916 |
Atmospheric Chemistry Laboratory | Professor Hui-Ming, Hung 洪惠敏 Ph.D.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0. +886-2-33663919 |
Lab. for Cloud Dynamics and Modeling (LCDM) | Associate Professor Chien-Ming Wu 吳健銘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2008. +886-2-33663905 |
Terrstrial Hydroclimatology &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Group | Associate Professor Min-Hui Lo 羅敏輝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2010. +886-2-33663918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Laboratory | Associate Professor Wei-Ting Chen 陳維婷 Ph.D.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9. +886-2-33663914 |
Climate Dynamics and Global Change Laboratory | Associate Professor Yen-Ting Hwang 黃彥婷 Ph.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13. +886-2-33663904 |
Polar Climate Research Group | Assistant Professor Yu-Chiao Liang 梁禹喬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2018. +886-2-33663907 |